【注音】fēndàoyángbiāo【出處】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
《魏書·河間公齊傳》【解釋】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標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【用法】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于書面語【結構】偏正式【近義詞】各奔前程、風流云散【反義詞】志同道合、并駕齊驅【同韻詞】捉虎擒蛟、怨怨焦焦、縱馬橫刀、天災地妖、老鼠見貓、屈打成招、勢力之交、枕曲藉糟、滴水難消、為五斗米折腰、......【年代】古代【燈謎】分手【英語】separateandgodifferentways【德語】hiertrennensichdieWege【日文】それぞれ別の道を行く。〈喻〉めいめい思い思いの道を進(すす)む【俄文】пойтирáзнымипутями【成語故事】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,洛陽縣官元志與御史中尉李彪在路上相遇,雙方都認為自己的官職比對方的高而互不相讓,就去找孝文帝評理。孝文帝說:洛陽是寡人的京城,應該分路揚鑣。你們各走各的道就是。【成語示例】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,亦向廣西進發,分道揚鑣,為國效力去了。★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五十九回【其它使用】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中國國民黨建立全國政權,不同的經濟基礎和政治路線決定了中國新聞學研究的分道揚鑣,各樹一幟。◎硅谷的創始者之一肖克利與他八個學生意見不和,八位年輕人并未向這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屈服,他們分道揚鑣,在風險資本的支持下,成立了柴德費爾德公司,成為以后硅谷發展的重要母公司,他們也成了硅谷的"八大金剛"。◎文言不用說,早的從甲骨文、金文起,晚的到章太炎、王國維等人的筆下止,都是書面上的;而且,至少從秦漢起,所有寫出來的都是同口語分道揚鑣的。◎40歲的婦女楊雪花這一天早晨和每一天早晨一樣,6點起床,去附近的菜場買了菜,帶了早點回來,丈夫已經燙好了泡飯,他們和上初中的兒子一起吃過早飯,出門去,三輛自行車,和每一天一樣,先是一同騎了一段,后來三個人就分道揚鑣,分手前互道再見,他們心情平和,沒有什么可以讓他們激動的事情,也沒有什么可以讓他們失去平衡的事情。◎好在他女人早在兩年前就和他分道揚鑣,使他免了一份拖家帶口的煩惱。◎但他沒有想到,他與幾位同學的這種分道揚鑣,實則是殊途同歸。◎奇趾足印的意義是鳥類的演化可能始于侏羅紀早期,與非鳥的小型的手盜龍類恐龍分道揚鑣,如果果真如此,那么,始祖鳥,孔子鳥,原始祖鳥等對于鳥類來說,都是那個時代殘存的"活化石"。◎作為哺乳動物祖先的一支--似哺乳爬行動物早在石炭紀(3億多年前)就與其它爬行動物分道揚鑣。◎從1949年到今天,臺灣和大陸隔絕已有四十年,兩地的社會生活早已分道揚鑣,因而語言也必然隨著兩地人們社會生活的異化而異化。◎終于導發了二人的分道揚鑣。◎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的后期作者常常指的新弗洛伊德派,他們更多關注于社會和文化因素,更少關注生物決定因素。◎幾何學源于"測地",地貌學也生根于表,它們應當是孿生姊妹,但是后來它們很快就分道揚鑣了。◎主要問題是,它應該和文言分道揚鑣,卻有時又和文言混在一起。詞類符號:名詞;時間名詞;方位名詞;處所名詞;人名;姓氏;名字;地名;機構名;其他專有名詞;動詞;聯系動詞;能愿動詞;趨向動詞;形容詞;區別詞;數詞;量詞;副詞;代詞;介詞;連詞;助詞;嘆詞;擬聲詞;習用語;縮略語;前接成分;后接成分;語素字;非語素字;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