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念小學的時候,老師曾經(jīng)以一個歷史典故當范例,故事內(nèi)容敘述一位書生在饑渴之際,正好經(jīng)過果園,隨即摘取食用。當時四下無人,又沒有圍籬,但這位飽讀圣賢書的古人,臨走之前,還是在樹上留下一串銅錢充當買梨費用,老師諄諄教誨,告誡我們做人要時時刻刻誠實。
可惜這個故事似乎并沒有達到教化人心的目的,反倒引起大家滿肚子狐疑,同學們經(jīng)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討論后,斷定這位古人的頭腦有問題,不是大傻瓜就是書呆子,可能學問做多了腦筋不開化。照道理來說,既然種在路邊,不設籬,又沒人,誘惑太大了,擺明是邀請你動手自己來,況且,把錢掛在樹上太危險,萬一被路人順手牽羊,豈不更虧?其實,別說無人看守的果園,我們這群鄉(xiāng)下野孩子,一到果實成熟季節(jié),連主人的追打也無法阻擋我們結(jié)伙翻墻偷摘樹上果實的決心。
許多年后,負笈異鄉(xiāng)前往德國,卻看到這里處處都是這種無人看守的“良心果園”或“良心菜圃、花圃”。像是我住家后面不遠處便有“自助花圃”和“自助菜園”。“居然沒人看守?這種作法,恐怕只有德國行得通。來訪的國內(nèi)友人不禁嘖嘖稱奇。
“大家都乖乖付錢嗎?難道不怕虧本?”她還是不太相信。這個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的問題,我也曾問過小城農(nóng)夫聯(lián)合協(xié)會的會長。
“從收賬情況來看,基本上應該都是自動給錢,如果真窮得連幾塊錢都付不起,那就送他吃吧。”德國老先生笑著回答,似乎覺得我的問題很有趣,大概很少人提出這種問題吧。
其實,德國人工貴,真的請人來看守菜園,反而成本太高不劃算,干脆采取自助式,如此皆大歡喜,土地可以充分利用,農(nóng)民中間少了一層剝削,也不吃虧。大家休閑假日多一個好去處,民眾又能吃到新鮮便宜的蔬菜,好處多多。采摘完畢,我們到菜園入口處“結(jié)賬臺”(灌滿水泥的鐵桶)投幣,回家現(xiàn)炒,果然味道爽脆可口,甘甜無比。
除了良心菜園,花圃也很盛行,春天來臨時,農(nóng)民找塊地松土、播種,夏天便一片五彩繽紛,公路上往往可見到花圃一個接一個,開車經(jīng)過時,常常感受到驚艷的喜悅,就算不消費,也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。
曾經(jīng),德國人一板一眼的態(tài)度讓我很受不了,嫌他們呆板不知變通,這時候才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他們是固執(zhí)得可愛,至少他們讓我明白,原來小學老師講的歷史故事不是神話,而是這里的人們每天身體力行的一部分。
下一篇: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士為“贊賞”者死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