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注音】shīzhīháolí,chàzhīqiānlǐ【出處】《易》曰:‘正其本,萬物理。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’
西漢·戴圣《大戴禮記·保傅》【解釋】指細微的失誤,可導(dǎo)致巨大的差錯。【用法】作賓語、分句;指小錯誤會產(chǎn)生大錯誤【結(jié)構(gòu)】復(fù)句式【相近詞】失之毫厘,謬以千里【同韻詞】下車未幾、東漂西徒、露才揚己、魂不著體、魂不著體、泓涵演迤、久蟄思啟、安分守己、輔牙相倚、狼煙四起、......【年代】古代【語文同步】南京長江大橋遠看也是一道直線,直線美不美?直線是否更符合新的審美觀?不宜籠統(tǒng)地提問,不能籠統(tǒng)地答復(fù),藝術(shù)形式處理中,往往是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
吳冠中《橋之美》初中三冊·課文·12【成語故事】西漢時期,趙充國奉漢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區(qū)叛亂,見叛軍軍心不齊,就采取招撫的辦法,使得大部分叛軍投誠。可漢宣帝命他出兵,結(jié)果出師不利。后來他按皇命收集軍糧,造成叛亂,他感慨地說:“真是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”【成語示列】在開始的時候,就得有個盤算,才不致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
陶鑄《崇高的理想》
快搜